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理略 實習生孫琳黎 通訊員夏靜
  67載行醫,57年執教,90歲的湖北中醫葯大學教授李今庸,憑藉其醫教生涯的諸多治學成果,獲評國醫大師。
  研究古醫術成“內經王”
  李今庸13歲隨父行醫,32歲進入教湖北中醫葯大學任教。和其他中醫相比,李今庸首創治經法研究中醫古典醫籍,開創了中醫文獻學研究新領域。尤其是用校勘學、訓詁學等方法研究古典醫籍24種,對其中懸而未決的問題釋疑解惑達數百條,澄清了許多長期有爭議的學術問題。此外,他對《黃帝內經》研究造詣精深,發掘完善了中醫經典理論體系,被譽為“內經王”。
  李今庸通過“找茬”的方法研究古醫術。他說,古書並非全對,找出中間的問題,再通過史料文獻考證,從而解決問題。有時為了一個詞的考究,他可以花一個月的時間查資料。幾十年來,他獨編、主編、參編教材、教學參考書近10部,出版學術專著數十部,撰寫和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2008年,李今庸在外地休養的時候,憑記憶又搜集了古醫書中疑問之處88條,其中部分內容現已整理成文。
  正是通過這種研究方法,使李今庸對諸多古醫書爛熟於心,尤其是《黃帝內經》。湖北中醫葯大學基礎學院院長鄒小娟說:“現在只要提到《黃帝內經》的某一內容,他都能不假思索明確無誤地給你指出,本段內容是在《素問》或《靈樞》的某一篇。”
  自己做讀書卡片給學生
  回望執教生涯,李今庸不少學生如今也活躍在中醫學院的講臺上,或成為中醫界名醫師。他也在全國開創《金匱》學科,為《內經》學科教育先行者之一。
  教學中,李今庸主張擇人而教、因材施教。他常說:“搞學問,來不得半點巧!”1981年,在擔任《內經》教研室主任時,他要求教師養成“讀書習慣和寫作習慣”,並隨時對教師的學習情況督促檢查。為幫助徒弟們學習,李今庸自己讀古書時,發現好的內容,便會做成讀書卡片,將其發給學生們。“李老給我的卡片都有一小盒了,每次收到老師的卡片,讓我在研究方面更有勁頭。”鄒小娟說。
  耄耋老人為醫教開良方
  中醫到底應該怎樣發展?如何培養新一批接班人?這些問題一直是李老幾十年來關心的問題。
  不久前,李今庸就中醫教育問題撰寫了一份建言,上呈教育部。文中,他語重心長地提出了一個讓人尷尬的事實:如今培養的大批醫學碩士生、博士生不會看病。“我認為這不是學生出了問題,而是我們的中醫教育出了問題。”
  在他看來,目前中醫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整個教學偏重通識教育,“學生學外語的時間比看醫書的時間還多”。其次,目前中醫教材亂象太多,很多不成熟的觀點被編入教材中,導致學生找不到“準頭”。此外,學中醫的學生臨床機會太少,很多技能缺乏鍛煉。
  據瞭解,這已不是他首次獻諍言了。1984年,李今庸同全國11位中醫葯專家聯名上書黨和國家領導人,建議成立中醫葯管理機構。1988年,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成立。2003年,他又給黨和國家領導人寫信,懇請制定保護和發展中醫葯法規,也引起重視並被採納。
  (原標題:找茬問疑成就“內經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qbdfaqr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