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燒烤晚報記者 陳強 彭紀寧
  兩名工人站在數控沖床旁,一起深深地彎下腰,合力抬起重達15公斤、面積約2平方米的鐵板,mSATA放到數控沖床上,待完成打孔、折彎等工序後,又合力抬下沖床。
  這樣簡單、重覆、枯燥ssd固態硬碟的動作,在工期緊張時,兩名工人每分鐘得彎腰5次,一小時需彎腰300次,一天8小時累計有2400次。
  在位於東莞鳳崗的嘉利集團五金衝壓車外接式硬碟間,上述景象已經看不到了。現在,這一切都由“機器人”完成了。
  自2007年起,嘉利集團先後引進了200台機器人,其中120台已投入生產,用於搬運、弧焊、激光燒焊固態硬碟等。這改變了工廠車間的製造模式,工人由原約550人減至約180人,一年節約人力成本達1300多萬元。
  在東莞及珠三角其他地區,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機器換人”也成了政府項目,廣州、東莞、順德、中山等政府近期就紛紛出台政策扶持。“所謂‘機器換人’,就是以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代替人工提升製造水平,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是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動力之源。”東莞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解釋機器換人的意義。
  除了“用”機器人,珠三角多地還紛紛佈局“造”機器人。廣州、東莞、珠海已經籌劃或啟動機器人製造基地,深圳、佛山則把智能裝備作為自己的新興支柱產業。未來幾年,珠三角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產業規模將達數千億元。
  1、“解放的手”
  原來人工生產線平均每台沖床需用人1.41個,現機器人生產線平均每台沖床只需用人0.38個。
  在嘉利集團五金衝壓車間里,擺放著大小不一的“機器人”,10公斤、20公斤、50公斤、130公斤不等,自動地完成數控沖床上料、傳輸、下機。
  “我們廠機器人配數控沖床已有6條衝壓生產線,通過調試聯機、編程設計,機器人能自動完成生產不同工序的產品。”嘉利集團副總經理何啟文驕傲地說道。
  記者在嘉利集團車間看到,除了用來運輸的機器人,還有用來弧焊、激光燒焊、攻牙的機器人。這些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改變了車間里的勞動力結構。“原來運輸材料的普工,基本上沒有了。”何啟文說,“原來焊接需找熟練師傅,但一直比較難請到,而應用焊接機器人,現在只要招一個普工,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上崗了。”
  據嘉利集團有關部門核算統計,工廠五金衝壓車間原有約550人,現有約180人,減少370人,占比67%。原來人工生產線平均每台沖床需用人1.41個,現機器人生產線平均每台沖床只需用人0.38個。
  美亞廚具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的廚具生產商,美亞(肇慶)廚具總經理胡偉賓對記者說,企業從5年前開始就已經引入全自動機械臂生產線,取代了過去由人工完成的鍛壓、淬火、釺焊、打磨等高危險性工序,工人由過去3000多人減少到1000多人。
  廣東鳳鋁鋁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志明對記者說,早在2000年,鳳鋁引進了一條採用全數控自動化操作生產線,產量是翻了4-5倍,但操作人員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2、被迫“革命”
  “你說為啥引進機器人?這都是被逼的。機器人不用買五險一金,不用擔心工傷,好管理,多好!”
  嘉利集團是一家港資企業,1985年在東莞設廠,從一間“三來一補”企業發展成香港上市公司。從最開始基本靠人力的“民工時代”,到熟練工搭檔半自動化的“技工時代”,再到如今智能化的“機器人時代”,它見證了珠三角製造業發展的全過程。
  近幾年,不斷有客戶建議何啟文,把廠搬到越南或馬來西亞,但權衡再三他還是選擇留守。“主要是東莞這邊的產業配套優勢,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
  但另一方面,留守當地也面臨著諸多困難,最迫切的問題就是招工一年比一年難。
  “鳳崗靠近深圳,工資已向深圳看齊,即便不斷增加工錢,招人也越來越難。”來自香港的80後何啟文說:“你說為啥引進機器人?這都是被逼的。機器人不用買五險一金,不用擔心工傷,好管理,多好!”
  東莞經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工廠實施“機器換人”主要原因在於:一是“機器換人”是化解用工貴、招工難有效的辦法;二是通過“機器換人”,企業產品質量與生產穩定性、標準化程度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和技術貢獻率提高,同時,機器人還可超越人類體力極限,實現特種環境作業和精確穩定作業,相應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何啟文說,經過集團財務部門核算,應用機器人後,沖床平均開機率提升了2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生產報廢率大幅降低。雖然機器人設備投資超5000萬元,但一年減少人力成本約1300萬元,每年維護成本只需約100萬元,預計設備使用壽命8-10年。胡偉賓也說,機械人投產後,不但效率大大提高,質量也更加穩定。
  3、提速前進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也是成長最快的市場。
  雖然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機器人密度(每萬名生產工人占有的機器人數量)只有21,低於全球55的平均水平,但在珠三角越來越多企業像嘉利集團一樣,大規模應用工業機器人。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廠,已有超萬台機器人,而未來3年還將引進百萬台機器人。
  總部位於德國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新近發佈一項數據顯示,2013年共有3.7萬台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市場上銷售,是2012年的近3倍,約占全球銷量的1/5。總銷量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也是成長最快的市場。
  “珠三角肯定是中國機器人市場中最活躍的一部分。珠三角製造業生產過程越來越智能化,用工荒加速了機器換人的過程。”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告訴記者,在珠三角地區,機器人使用的年增速已達到30%,有些行業增速達60%。
  成立於2009年的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目前已有超百家會員單位。畢亞雷介紹,近年深圳、廣州等地還出現了靈活的機器人“雇佣”模式,如果企業覺得不合適,可及時解除“雇佣”。
  今年,東莞經信局曾對全市各園區、鎮街對企業“機器換人”進行抽樣調查,共調研企業441家,結果顯示,企業在近五年有投入資金開展“機器換人”的占66%,92%的企業表示未來兩年將繼續加大投入或準備開展相關工作。
  對機器人生產企業來說,珠三角市場成為全球機器人生產商必爭之地。目前國外機器人生產商主要是ABB、庫卡、安川、發那科等廠家,這些地區的企業無一例外都在珠三角設立分公司或通過代理公司專員到珠三角企業推廣機器人產品。
  來自德國的一家機器人生產企業業務代表小張日前在東莞一家服裝企業推廣全自動數控毛織機。據他說,過去,傳統的毛織機每台都需一個工人操作,而他公司生產的全自動數控毛織機只需一個人就能夠操作二十臺毛織機,他此行到東莞幾家服裝廠推銷,幾天時間就拿到數十臺毛織機的訂單。
  日前,來自河北保定景欣實創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慶紅剛從佛山一個企業返回。對這次廣東之行,鄭慶紅喜形於色,他們剛剛和一個生產五金產品的廠家簽訂了他們工廠研發的坐標機器人、關節機器人及專用自動化設備定單,公司已經決定下月在廣州設立分部。
  4、政府工程
  “機器換人”也成了政府項目,廣州、東莞、順德、中山等政府近期就紛紛出台政策扶持。
  對何啟文而言,最近值得開心的事情是,東莞當地政府已經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企業機器換人。
  東莞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調研發現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投入較大,成本回收可能需要3-5年,很多小微企業不一定具備資金實力。“‘機器換人’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硬件的更新,也需要提供軟件的個性化定製,還需要相應地提高員工素質,需要有足夠的技工和研發人員提供支撐。”
  今年6月25日,東莞審議通過了《推進企業“機器換人”行動計劃(2014-2016年)》,提出到2016年爭取完成相關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機器換人”應用項目1000-1500個,力爭推動全市一半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項目。到2020年,力爭全市大部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
  在珠三角,不止東莞把“機器換人”列為政府項目。7月18日,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良賢在當地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座談會就表示,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中山市政府將拿出專門資金支持企業“機器換人”,以更好地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減員增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7月份,佛山順德推出了“機器代人”計劃。據《順德“機器代人”計劃》,順德將推廣智能裝備與工業機器人應用,鼓勵家電、機械、傢具、紡織服裝、包裝印刷、建材、五金照明、汽車配件、精細化工、生物醫葯等行業的製造型企業通過智能裝備、成套自動化生產線等技術改造更新技術裝備和設備。順德將在每個行業中選取不少於30家企業開展改造示範,給予不同額度的補貼,骨幹企業補貼封頂設定至100萬元。
  今年年初,廣州提出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製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廣州市出台的政策規定,採購租賃本市製造的工業機器人整機,最高補貼3萬/台,採購租賃成套設備按照10%補貼,整套設備累計補助額不超50萬元。
  5、“用”推動“造”
  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等地已提出或謀劃建立機器人產業基地。
  珠三角各地推進機器換人,目的可不止是“用”機器人,更希望的是通過“機器換人”帶動當地“造機器人”。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等地已提出或謀劃建立機器人產業基地,。
  東莞市6月25日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將打造2—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和6—8個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到2016年力爭全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到350億元,到2020年達700億元。
  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就是東莞市重點打造的產業園。記者從東莞松山湖管委會瞭解到,該基地由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領銜,各項工作已在穩步推進,基地將實行政府引導下的市場化運作。
  據瞭解,李澤湘孵化的大疆科技,作為全球頂尖的無人機飛控系統的研發和生產商,已經與松山湖正式簽約,將啟動松山湖總部計劃,建設全球研發和銷售中心。該公司成立於2006年,研發無人機等產品,2013年銷售額已達8億元,今年估計將達18億。
  順德7月初發佈的《“機器代人”計劃》提出,通過計劃推動區內製造企業加速採用工業機器人,同時又拉動區內機械裝備產業產值,力爭在5年內產值達到3000億元,成為珠三角西岸機械裝備產業帶核心區。
  據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統計,2013年深圳工業機器人產值已達200億,機器人產業已初具規模。今年7月,深圳市進一步提出以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為重點,大力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建設具有深圳特色的國內一流智能裝備產業基地。
  廣東省經信委2014年主要工作計劃之一,就是“在珠三角地區規劃建設一批智能製造示範基地,重點發展中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產業,打造10個智能製造示範基地,並以此為依托爭取再創建1-2個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
  “一直以來,珠三角裝備製造業都不強大,現在把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在我們特定的產業,是我們轉型升級很大的一個契機和機遇,意義重大。”廣東省政府參事陳鴻宇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從生產產品上升到生產裝備,就站在了產業鏈的頂端,能夠更加貼近核心技術。“這是我們轉型升級的關鍵點,這一躍做得好的話,那麼我們製造業就非常有競爭力。”
  陳強、 彭紀寧  (原標題:珠三角企業上演機器人總動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qbdfaqr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